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
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總工程師辦公室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部
環境政策部
水環境規劃部
大氣環境規劃部
生態與農村環境規劃部
公共財政與投資研究部
環境風險與損害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土壤環境保護中心
環境工程部
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
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氣候變化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
環境區劃中心
環境PPP中心
環境保護投資績效管理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重金屬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
環境審計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核算中心
區域空氣質量模擬與管控研究中心

環境規劃院完成2009年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
如何對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進行貨幣化評價,真實地反映國民經濟福利,一直是環境經濟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聯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等單位,自2004年持續6年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進行了核算,不斷提高環境經濟核算方法的科學性,擴充核算內容,完善核算體系,加強核算結果的實踐應用。日前,聯合課題組已經完成2009年的環境經濟核算報告。在對我國環境退化成本和生態破壞損失進行核算的基礎上,2009年核算報告增加了SEEA(2012)和《歐盟環境經濟核算法規》中提出的物質流核算內容。聯合課題組根據國際上通用的歐盟物質流核算方法學框架,對2006-2009年我國國家尺度的經濟系統輸入輸出物質流與相應指標進行了測算。
2009年度環境經濟核算研究報告主要結論:(1)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污染代價持續上升。環境污染治理壓力日益增大,六年間基于退化成本的環境污染代價從5118.2億元提高到9701.1億元。2009年環境退化成本和生態破壞損失成本合計13916.2億元,較上年增加9.2%,約占當年GDP的3.8%。(2)直接物質投入增速較快,資源產出效率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直接物質投入由2006年的80多億噸增加到2009年的100多億噸。“十一五”期間我國資源產出率處于320-350美元/噸的水平,且有下降的趨勢,目前先進國家已達到2500-3500美元/噸。(3)我國已經成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壓力巨大。中國一次能源CO2排放量從2000年的34.7億t上升到2009年的71.8億t,增長了一倍,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CO2排放大國。我國各省“十二五”期間GDP增速都超過7%,部分省份的GDP增速還在兩位數以上,由此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壓力較大。(4)污染治理水平仍待提高,環境質量改善任重道遠。雖然“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加大了對工業和生活污染治理的力度,但電力生產、非金制造、黑色冶金、化工等SO2排放大戶和造紙、食品加工和化工等COD排放大戶,其SO2去除率、COD去除率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投入產出效益相對較低。生態環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與人均GDP之間呈現負指數關系,顯示出經濟發展越是落后的地區,經濟發展的生態成本越高。
沒有相關信息